张自忠战死前写的遗书中那20个名字到底是谁?
2025-09-08 08:38:52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最近,张自忠将军写给战友的两封绝命书刷屏了。它们都是他1940年5月1日奉命渡襄河前而写,一封是给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的,另一封是给19名战友写的,全文如下:

致战友:

看最近之情况,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,只要敌来犯,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。国家到了如此地步,除我等为其死,毫无其他办法。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,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,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。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,海不清,石不烂,决不半点改变,愿与诸弟共勉之。维纲、月轩、纶山、常德、振三、子烈、纯德、铭秦、德顺、德俊、迪吉、紫封、九思、作祯、亮敏、斡三、芳兰、之喆、文海、春芳诸弟。

小兄张自忠手启五、一

显然,将军的意思是激励战友们血战到底,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,海不清,石不烂,决不半点改变。但许多人不知道书中所提的这20名战友是谁?吴钩不妨给大家介绍一下。

“维纲”即黄维纲,时任第38师师长,张自忠战死后他擢升为第59军军长。他先后在喜峰口、临沂、豫鄂等地对日军作战,后因积劳成疾于1943年病逝,追晋陆军中将。张自忠牺牲后,是他率敢死队抢回了将军的遗骸。

“月轩”即李文田,时任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59军副军长。抗日战争期间,他参与津浦路北抗日、徐州会战、豫南会战、随枣会战、枣宜会战等诸役。1948年授陆军中将,1949年5月李文田辞去所有职务赴台,1951年逝世。

“纶山”即张纶林,时任骑兵第9师师长(属第59军序列),1944年衡阳会战中他英勇作战,最终壮烈殉国。

“常德”即刘振山,时任第59军第180师师长。参加了长城抗战、淮河阻击战、两次临沂战役、潢川保卫战、常德会战等战役,堪称抗战悍将。1943年黄维纲病逝,刘振三升为第59军军长。1949年5月,刘振三辞去所有职务赴台,1971年在台湾去世。

“振三” 即刘振三,此为重复称呼,或为将军笔误所致。

“子烈”即张自明,张自忠将军的五弟,时任第33集团军司令部参议。

“纯德”即张纯德,张自忠将军的侄子,时任第59军军需处科长。

“铭秦”即赵金鹏 (字铭秦),时任第59军第38师参谋长。

“德顺”即李益智 (字德顺),时任第59军第38师第114旅旅长。

“德俊”即吴光辽 (号德俊),张自忠将军的随从副官。

“迪吉”即徐维烈 (号迪吉),时任第33集团军司令部参议,中共地下党员。

“紫封”即翟紫封,时任第59军暂编第53师师长。

“九思”即李九思,时任第59军第38师副师长。

“作祯”即董升堂 (字作祯),原第38师第114旅旅长,时任集团军总部高级参谋。

“亮敏”即李百年 (字亮敏),时任第33集团军兵站分监(负责后勤补给)。

“斡三”即陈芳芝 (号斡三),时任第59军第38师第113旅旅长。

“芳兰” 即李世昌 (字芳兰),时任第33集团军参谋处科长。

“之喆”即冯午天 (字之喆),时任第33集团军司令部秘书处处长。

“文海”即宋文海,时任第33集团军军法处处长。

“春芳”即田春芳,原第37师副师长,时任第33集团军总部高级参谋。

由于年代久远,资料局限,个别人员的姓名在不同史料中存在微小出入。但这份名单无疑是研究张自忠将军及其部队非常珍贵的一手史料。

将军于5月1日写了这封告别书,5月16日将军便在湖北宜城南瓜店壮烈殉国。不难发现,这是张自忠将军在战死前,给身边所有战友的嘱托与告别。其悲壮决绝之意,至今仍令后人动容!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